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1集课程复讲

华红霞学长

  
    一、学习提纲
    1、谨,就是要谨言慎行,而言行的根本在于一个人的念头;
    2、谨部分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能力;
    3、一个人为什么能珍惜时间、如何才能珍惜时间;
    4、人生第一要事是什么;
    5、仪容端庄很重要。

    二、学习报告
    1、言行的根本在于一个人的念头
    谨就是要谨言慎行,一言兴邦,一言可以丧邦。生活谨慎,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错误,甚至是灾难。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自己讲出去的话应该三思后行、应该提高敏感度,想想自己说出去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对方。所以俗话讲“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”,这都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。所以言行要谨慎。 
    而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。所以真正会修身的人,在起心动念中谨慎。当念头都能谨慎,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。常常提醒自己要谨慎,不可以浪费时间,不可以糟蹋食物,这种奢的念头、贪的念头、懒的念头、不敬的念头一起来,马上就要把它调伏下去,长此这样,人生之路就不会走得太偏颇。 
   
    2、谨部分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能力
    《弟子规》“谨”部分的教诲,我们归纳起来,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:第一个自制力,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,第三个做事的能力。现在小孩缺得就是这三种能力,孩子是要教才会。 
    一是提高自制力。“朝起早,夜眠迟;老易至,惜此时”,就是一个人生活有规律,不要常常睡懒觉,这是一个自制力。“对饮食,勿拣则;食适可,勿过则”,在饮食方面也懂得节制,也是在训练孩子的自制能力。
    二是提高独立生活能力,“置冠服,有定位;勿乱顿,致污秽”。虽然只是讲了两个东西,衣服、帽子要放好,但可以引申为一切物品都要放好,甚至于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,所谓“动物归原”,动的东西应该再放回原处。这一些生活的能力,才不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。 
 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学校读书还请佣人帮他洗衣服,所以确实现在的学生在生活能力方面真的要加强。当他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,他无法承担以后事业、家业的责任;而做父母的假如不让他多锻炼,把这些事都扛在自己肩上,不让孩子学会担当,事实上就是当父母的没有尽责。所以我们家长要把孩子应该做的工作、应该尽的本分回归给他,往后他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,才会过得问心无愧,才会圆满。 
    三是提高做事的能力。 “事勿忙,忙多错;勿畏难,勿轻略;事非宜,勿轻诺;茍轻诺,进退错”,这都是做事的能力。所以“谨”这个部分,有这几方面可以提升孩子这些能力。

     3、一个人为什么能珍惜时间、如何才能珍惜时间 
     中国圣哲是最重视光阴的,“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”。
    一个人为什么能惜时间,我们看看很多古代留名青史的读书人,他们对时间都非常珍惜。比方说司马光,他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《资治通鉴》。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,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,只要稍微翻一下,就会滑下来,他就马上再继续工作。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,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巨作。那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--为国家的动力,为往后子孙造福的动力。所以就是他有这一分使命,才能推动他这样的积极精进把这一本书做好。 
    而人常常会忽略光阴,就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敏感度不够。所以有一位智者曾经说过,一个人从生下来只有一件事没有停过,那就是从生下来就一直往死亡的大路迈进,从没有停过。假如我们常常想着还有明天、还有明年,这个光阴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流失掉,这样就太可惜了。一个人为什么能珍惜时间呢:
    一是要立志。王阳明先生曾说过“志不立,无以成事”。一个人没有立志,这一生不可能把事做好。
    二是要对人恭敬、感恩一切。人生很短暂,我们短暂的生命,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,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,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,要对得起我们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。所以,当一个人念念会念着这些恩德,他将尽心尽力孝顺父母,友爱兄弟,进一步奉献社会。当他对父母、对关怀他的人都能恭敬,他就不愿意糟蹋自己,而让这些关爱他的人伤心难过。所以当一个人他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、使命,没有人去推他,他也会快步向前。 
    一个人如何珍惜时间?
    一是要立志。
    二是要有计划、有规划。教育孩子有规划,我们的事业也有短期、中期、长期的目标,这样才会知道这一步一步如何跨过去,如何运用。
    三是要少言语。人一打开话匣子,可以聊一、两个小时,那时间很快就流失过去。你可以拿这些时间好好学习。而且,假如话说得太多,这些话又传出去,又有一大堆是是非非,你人就烦死了。 
    四是要少打烦恼。有一个实验研究的结果,是百分之五十的烦恼是烦恼未来,百分之四十的烦恼是烦恼过去,只有百分之十是用在当下。有人做过实验,发现人现在的烦恼,一个礼拜以后,百分之九十都是不需要烦恼的;三个礼拜后统统是不需要烦恼的。所以“杞人忧天”,就耗掉我们很多的时间跟金钱。所以应该要努力的是增长智慧,下对抉择,人生才会少走冤枉路。所以投入学习的时间绝对不能减少。

    4、人生第一要事是什么
    人生第一要事不是赚钱,而是开智能,增长智能。没有智慧,你人生就会下错很多抉择。你光是收拾这些错误的抉择,就可以耗掉你大半的人生。所以生涯规划第一要事是要学习,要成长,要长智能。很多人是大学毕业就跟书本说拜拜了。其实,你人生很多的本事是出了社会才是真正要学习历练的时候,可是我们的态度却是停止学习,难怪人生愈走愈沉重。所以人生要有所取舍,要赶快拿更多的时间来好好跟圣贤人学习。
 
   5、仪容端庄很重要
 “冠必正,纽必结;袜与履,俱紧切”,这是提到一个人的仪容要端庄。古代的人很注重仪容,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要“三正”:第一个帽带要正,第二个裤带要正,第三个鞋带要正。所以时时都会检查一下,帽子有没有戴歪;然后裤子有没有扎好,不然掉下去就麻烦;然后鞋子也要绑好,不要松松垮垮的,走起路来发出声音,人家看了就会轻慢你。 
    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大臣叫赵宣子,他是晋国的大臣,他很忠诚,常常直言不讳劝他的君主--晋灵公,结果晋灵公居然起了歹念,派杀手鉏麑去刺杀他,鉏麑赶在早朝以前的时间就到赵宣子的家里。结果一看,赵宣子已经把整个朝服穿得整整齐齐,正襟危坐,在闭目养神,他这种仪容、威仪,鉏麑一看非常的感动,他说:这个赵宣子在无人见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,想必在有人的时候也都一定是非常的认真办理国事,对人一定都非常的谦逊、恭敬才是。这样的人杀了他,就是不忠;可不杀就是对国君的不信,所以鉏麑当场就对着那棵槐树就撞头自尽。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,当一个人仪容端庄,就能赢得他人对他的尊敬,也由于这样的恭敬态度救了自己一条身命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2年7月27日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